为“案”而生的公安法制人
李焱晶,汉族,51岁,中共党员,现任东城分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9次。
从警31年,他与案件打交道26年。从预审办案到法制批案,他坚持秉公执法、尊重事实、尊重法律,用法治精神捍卫公平正义,将执法公正、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融入每一起案件审核。迄今经他手的案件上万起,大案、要案上百起,每起案件都称得上“铁案”。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会让坏人得逞,也绝不冤枉好人”。
圆“英雄梦”,从“门外汉”到“办案行家”
从上学时,他有个兴趣爱好,喜欢公案小说和法制文学,《施公案》、《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游历于正义与邪恶交锋的文字中,那些惩恶扬善、最具张力又最能直击和穿透人心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催生了李焱晶的“英雄梦”。
怀揣着对法律和公平正义的信仰,李焱晶义无反顾的加入了首都公安队伍,1994年,他如愿报名加入预审队伍,之后便一头扎进预审业务学习和案件审理中,如饥似渴地学审讯、学办案、学各种业务知识,废寝忘食地研究如何取证、如何找到突破口、如何深挖余罪,到了痴狂、执着、忘我的地步,吃饭时探讨案情,睡觉时琢磨案情,经常半夜醒来思考。从盗窃、故意伤害案件到重特大系列团伙案件和“零口供”案件,都做到一视同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事预审工作13年间,他办理案件3000多起,每一起案件都是“铁案”;在上百本案卷中剥茧抽丝,卷宗堆到几米高,案卷材料都是“样本卷”。
专啃“硬骨头”,他用法治思维解决疑难问题
凭着对案件的“钻劲儿”,他从一名普通法制民警一步步升任至法制支队副支队长,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疑难复杂案件审核工作。他是同事眼中工作极其严谨、对案件极其“较真儿”的人;他是领导眼中让人踏实放心的人,当感觉这个案子拿不下来的时候,只要移交到他这里,案件总能找到突破口。
2019年,3个诈骗团伙在东城区利用虚假字画进行诈骗,涉案人员众多、金额巨大、手段方式恶劣,严重影响首都社会秩序和旅游业形象。在侦办过程中,案件一度陷入困境,李焱晶围绕案情找出问题难点和应对办法,从行动安排、现场取证到后期刑事拘留全程介入,给办案人员提供侦查方向和思路。
这些年办理的关注度高、影响大的案件,给李焱晶的法制之路留下了很多记忆深刻的瞬间,难忘的或许不是案件本身,而是通过一个个案件办理,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
365天24小时在线,他是办案民警的“定心丸”
从事法制工作13年来,他的手机保持着365天、24小时开机状态,即便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刚到家,只要接到单位电话、只要办案单位有需要,他都会毫不犹豫,直奔到现场、答疑解惑。仅2019年,他就指导审批了4000余起行政案件、2000余起刑事案件,到现场指导疑难复杂案事件230余件。
庞大的工作量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尤其在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事件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与办案单位一起从案件定性、取证方向、怎样及时全面收集固定证据、侦查对策等各方面予以指导,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授课,有时一天就要介入指导十几起案事件,奔波于各办案单位之间。无数个白天,他虽看卷宗看的肩酸背痛,但一个电话,他就会到达办案现场;无数个夜晚,只要民警有疑惑,他都会耐心解释,有时一讲就是两个小时。李焱晶说,干法制工作的,就是要在民警办案遇到困难时,给他们服下“定心丸”。
步履“不停歇”,他在执法办案路上辟新径
在法制支队工作期间,他先后分管过收案审批、案件审核、执法监督等工作,亲身经历了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侦审一体化改革落地实施、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筹建、正式运行等各阶段。
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他由一名“运动员”蜕变为“教练员”、“裁判员”,成为一名严格公正、规范执法的“全能人才”。开展收案审批时,他严把案件“入口”关,紧盯执法源头每一个“瑕疵”,指导办案单位及时予以纠正和弥补,最大限度确保每一起案件都是“合格产品”。针对基层办案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适用指导意见,为执法源头保驾护航。开展案件审核时,他坚持严控“出口”,建立案件审核新机制、一般案件及时联系沟通机制、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前沟通定期定点会商机制、刑事案件执法质量联席会议制度、与派驻检察室沟通机制等一系列机制制度,实现打击力度和效能双提升。开展执法监督时,他将规范执法顶层设计与重点项目督导相结合、执法问题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对事对案监督与对人奖惩相结合,建立问题发现、通报、会商、整改、追责“五位一体”监督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队伍执法规范化水平。
身为公安法制人,30年的从警岁月染白了李焱晶的头发,对法律的信仰却从未动摇,他以一腔赤诚始终如一地践行着他从警的铮铮誓言,默默为之坚守,书写公平正义。
原文链接:http://www.bj148.org/rw1/yyjh/202010/t20201028_158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