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司法“新兵”的战“疫”时刻
天刚亮,河东区司法局青年干部黄诗文就已经到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她熟练地穿上防护服,贴好衣服上的密封条,戴上两层手套和口罩等防护装备后,开始了一天的入境人员接驳工作。
没多久,“全副武装”的黄诗文就已全身湿透。对于这份辛苦,她并不在意:“没关系,习惯就好了,其实,当你专注工作时,身上也就没那么难受了。”从今年3月到现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已经在入境接驳岗位上坚守了6个多月。
勇于担当
坚守机场防疫一线
今年3月,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但境外归国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境外归国人员的接驳工作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到司法局工作之前,黄诗文就考下了英语二级口译证书,并有从事翻译的工作经历,当领导询问她是否愿意参加接驳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当我来到机场,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面对入境的乘客时,心中也有一丝担忧。我并不是担心自己,只是怕如果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意外,成为密切接触者,会给单位和家人增添负担。”不过,经过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她很快掌握了工作流程和防护技巧,这些忧虑也一扫而空。
然而,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由于入境人员排队登记、信息核对、测量体温等工作所需时间较长,加之天气炎热,有个别乘客有些不耐烦。面对这种情况,黄诗文表示理解,并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其实,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疫情防控,配合登记和隔离工作也是对您和您的家人负责,希望您能理解我们的工作……”就这样,这个语气轻柔、态度友善、始终保持微笑的女孩儿,赢得了入境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黄诗文还是个细心的人,她发现很多入境人员携带了大量行李,每当这个时候,她便成了搬运工,帮助搬运行李。特别是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入境人员,她更是主动搀扶、耐心指引。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一个1岁多的孩子上了车。车开动后不久,孩子突然哭了起来,妈妈哄了半天也无济于事。“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哄小孩儿,只是想尽力帮帮忙。”于是,黄诗文走过去,扮鬼脸逗孩子,或许是她穿着隔离服的样子让孩子感到新奇,不一会儿,孩子便停止哭泣,孩子的妈妈也松了一口气。车很快到达了隔离点,黄诗文又忙前忙后,帮母子俩搬行李。“太谢谢你了,想得这么周到,真是辛苦了。”孩子妈妈感激地说。
勤奋不辍
不同岗位 同样“出彩”
仅用很短的时间就将入境接驳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这一切和黄诗文一直以来的工作态度分不开。去年8月,黄诗文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加入河东区司法局。外表柔弱的她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儿,面对新单位责任重大、专业性强且头绪繁多的工作任务,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学懂、理顺工作内容。
入职后,黄诗文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统计安置帮教人员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律及防疫知识普及,以及对社区矫正对象每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核查等。
工作中,她发现社矫对象刘某总是显得很不耐烦,不愿配合社矫工作。遇到这种情况,黄诗文没有气馁,而是借着每月学习教育的机会,和同事一起与其“面对面”谈心,谈家庭琐事,谈子女教育,谈工作中有何困难,并将教育内容融入每一次交流,慢慢走进刘某的内心。
经过一番沟通,刘某的态度逐渐有所变化,再接到黄诗文的电话时,语气变得温和,配合度也明显提高。“其实,这些日子和你们聊了这么多,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被感化的刘某这样对黄诗文说。
今年3月,黄诗文调入河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负责接待群众、进行公共法律服务宣传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黄诗文都干得认真起劲儿。
不久前,一位大爷因两个女儿不赡养自己,来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求助。为了帮老人解决难题,黄诗文和同事配合律师耐心地与老人的女儿沟通。“老人和两个女儿矛盾很深,起初她们不愿配合工作,我和同事就和她们讲亲情。毕竟血浓于水,一家人应该开诚布公地坐下来说说心里话……”沟通和调解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签订了一份赡养协议,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入职一年来,每天都是新的挑战,对于未来,黄诗文充满热情与信心。她说,她的心永远为司法行政事业而跳动着。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rw/cazx/tjcaw-iivhvpwy70565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