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特别报道】鹤壁:立足地域特色,这地打造“小院出彩”示范样板
文润检察馥郁传香
河南鹤壁:立足地域特色
打造“小院出彩”品牌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
走进河南鹤壁,殷商古都朝歌遗迹徐徐展现,“淇水汤汤”自《诗经》时代流淌至今。
徜徉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鹤壁检察人深知文化“培根铸魂”的无穷魅力。面对地域面积较小、人口量较少、办案规模小的“小院”特色,鹤壁市检察机关从文化建设入手,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用情守护文化记忆、用心传扬法治强音、用智打造干警精神栖所,为“小院出彩”示范样板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立足地域特色守护文化记忆
厚土中原,文脉悠长。
鹤壁名胜古迹荟萃、传统村落聚集。这片土地上的检察人爱兹守兹,积极开展“古”字号文化保护专项监督工作。位于浚县的千佛寺石窟便在这项工作中得以逐步修复。
今年5月,浚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梁宁在浏览“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时,看到了一条“千佛寺石窟因渗水可能遭受损坏”的线索。经初步调查,该院发现情况属实,遂作出立案决定。
“千佛寺石窟是唐代石刻艺术的精品之作,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宁告诉记者,他们多次到现场查看,发现石窟不仅多处渗水,还存在游客乱刻乱画、文物安全管理直接责任人公示牌未及时更新、周边垃圾未及时清理等问题,石窟有被继续损坏的现实危险。
6月,浚县检察院依法向该县文旅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做好石窟的汛期保护工作,尽快修复被损坏的石窟,完善旅游管理,避免石窟再次被损坏。
收到检察建议后,文旅局迅速整改,及时清理周边垃圾,更换责任人公示牌,同时建立了石窟防灾、减灾应急保护机制。
近日,记者跟随检察官对千佛寺石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时,只见周围环境整洁,石窟洞口新设立的围栏既保证了合理观赏距离,又避免了游客直接接触石刻。
“检察建议是监督更是支持。”浚县文旅局文物科负责人张银波告诉记者,对于石窟里的渗水和刻画问题,他们一直有综合修复计划,但推进得比较缓慢。“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后,一直在帮我们协调立项修复石窟。目前,我们编写的项目计划书已经提交立项申请,等审批通过后就能邀请专家进行修复了。”
“‘古’字号文化保护专项监督工作自2022年开展以来,两级检察机关共办理案件17件。为促进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开展各县区办理案件交叉‘回头看’等。”鹤壁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艳芳表示。
精雕为民小案传递法治温情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走进淇县检察院,人们总是会在那块古铜色的法治浮雕前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各种字体的“法”字散落在“獬豸”“天平”周围,检察官们每日感受法治文化熏陶,精雕每一起为民小案。
2022年4月,淇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杨东奎在“治理欠薪成员单位工作群”中看到了一条信息:2021年底,朱某等4人在淇县某企业提供劳务工作,后因该企业资金链断裂,朱某等人一直要不到工资。2022年初,朱某等人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后经多次协调,该企业支付了朱某等人部分工资,剩下1.85万元迟迟未支付。劳动监察部门建议朱某等人寻求检察机关的帮助。
了解情况后,杨东奎与朱某等人取得了联系。得知检察机关有民事支持起诉职能后,朱某等人随即表示想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但是也向检察官表明,“因为疫情我们都在老家,回淇县一趟成本很高,能不能远程申请支持起诉呀?”
考虑到朱某等人的现实情况,淇县检察院综合研判后,决定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远程指导朱某等人申请支持起诉。
2022年5月,在收到朱某等人邮寄来的申请书后,该院迅速立案调查,经走访涉案企业和劳动监察部门,确认欠薪情况属实,于当年5月底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
为帮朱某等人低成本、高效率要到工资,检察机关不仅为他们联系了当地的法律援助律师,还多次到涉案企业释法说理。最终,双方在案件审理现场达成和解,涉案企业现场将1.85万元工资如数支付给了朱某等4人。
“从申请支持起诉到拿到工资,我们都是远程完成的。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欠薪只有4000多,但检察机关一直帮我们想办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检察的温度。”朱某告诉记者。
据悉,2022年以来,鹤壁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30件。今年4月,结合办理的多起支持农民工讨薪案件,鹤壁市检察院原创拍摄微视频《“薪”路历程》,将为民小案中的公平正义之音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了出去。网友们看后纷纷点赞,一名网友留言表示“最低起诉成本,快捷办案,才是司法进步”。
启动“青蓝工程”打造精神栖所
以智育人,人人出彩。
走在鹤壁市检察院的长廊中,仿佛置身于法治文化的展览馆。重大法治事件、中外法治格言、先进检察人物介绍、检察理念书法作品展……这些展示在文化墙上的内容无不激励、引导着每一位鹤壁检察人。而鹤检沙龙、鹤检赛坛、道德讲堂等各类交流学习平台,更是逐步成为青年干警们的“加油站”和“栖息地”。
鹤壁市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苏康健告诉记者,为营造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鹤壁市检察机关启动了立体化培育高素质青年检察干警的“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创建交流学习平台,打造主题式文化长廊,有效提升检察干警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道德修养,为创建“小院出彩”示范样板积蓄有生力量。
鹤壁市山城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庞静今年到鹤壁市检察院学习交流,其中10月份的全市“公诉人能力提升”主题沙龙,令她记忆尤为深刻。“平常大家都在办案,这样能尽情交流的平台真的很难得。听到各个县区检察院的同事分享各自的办案经验和能力提升方法,我在审视自己办案细节的同时也设立了新的工作目标。交流互促就是这样实现的。”
从一开始的懵懂到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参加公文写作竞赛,入职还不足三年的鹤壁市检察院办公室科员王达有着独特的成长印迹。“刚来工作时特别紧张,感觉什么都不会。慢慢地我发现院里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学习平台,尤其是师徒式的结对帮扶,前辈们不仅带领我们进行政治理论围读、传授职业技能,还适时为我们进行心理疏导。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成长,每个人都可以出彩。”王达告诉记者。
“高质效办案需要高质量的队伍,高质量的队伍需要先进文化的浸润和引导。我们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从‘青蓝工程’切入,不断强化学习阵地和检察文化建设,让大家在耳濡目染中强化制度自信,提升专业技能,为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汇聚强大精神力量。”苏康健表示。
原文链接:http://www.ha.jcy.gov.cn/dwjs/jcwh/202312/t20231211_61060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