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经商办企业与受贿?纪委监委、最高法分析合作投资型受贿
随着国家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公众对于官员腐败行为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每当纪委监委或司法机关公布官员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何涉及如此巨额的受贿金额,直到现在才被揭露和调查?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日益复杂的钱权交易手法。
在这些手段中,合作开办公司成为了一个相对隐蔽且颇具争议的受贿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工作人员与他人合作,共同创办企业,并通过分红等方式获取利益。这种形式的受贿,由于其高度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得外界在界定其性质时难以分辨。
那么,国家工作人员合作开办公司,到底是违规经商办企业还是受贿呢?本文将结合国家纪委监委和最高法的观点,对此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合作开办公司本身并不等同于受贿。但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受贿。具体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一、当请托人出资与国家工作人员合作开办公司时,这实际上与直接收受贿赂没有本质区别。因为请托人出资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影响力,为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这种情况下,受贿数额应认定为请托人的出资额。
二、如果请托人没有出资,国家工作人员也不出资,且国家工作人员不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但却获得了所谓的“利润”,那么这也是受贿行为。因为这部分利润实际上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影响力获得的非法利益。
三、当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出资,但参与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如果公司以工资的形式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那么是否构成受贿,就要看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实际出资了。如果未实际出资,那么超出劳动对价的部分应认定为受贿。但如何界定劳动对价,则是一个需要自由裁量的问题。
四、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出资了,并且没有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那么他们获得的分红就不被视为受贿。这是因为他们作为股东,享有投资收益权是合法的。但如果分红远超正常收益,超出部分仍可能被认定为受贿。
五、当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借款或垫资的方式参与合作办公司时,情况就更加隐蔽了。如果借款或垫资是真实的,并且与受贿无关,那么这应被视为正常的投资行为。但如果借款或垫资只是掩饰受贿的幌子,那么垫资数额就应被认定为受贿额。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明确: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真正参与了公司的经营管理?这需要我们考察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的职责,并且是否实际承担了投资风险。如果他们只是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公司解决困难,那么这不能算作参与经营管理。
国家工作人员合作开办公司是否构成受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此,你怎么看呢?
维权内参【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招聘法制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欢迎您加入010-56212741、010-53382908、010-5621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