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村制,如何从“破防”到“筑防”

时间:2024-07-04 来源:法制内参编辑部 作者:

我国实行的是五级政府运行体制,领导包保责任制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机制,旨在强化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与问题的及时解决。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一制度在基层尤其是村级层面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我们深入剖析。

一、领导包保责任制的实施现状

从省到村,层层包保的责任链条构成了我国独特的行政管理体系。然而,由于各级领导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由于各级领导时间精力有限,因此对于包保的下级政府实际指导有限。特别是省市级领导,基本只有在防汛抗旱、安全生产、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期间才会参与其中。到了县级,基本每一次暴雨预警、重要节点,包保领导都要深入乡镇指导工作。而到了乡镇和村级,包村干部更是成为了“万能工”,承担着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多重任务。

二、包村制度的特殊性与问题

村级组织作为五级政府体系中的最末端,其人员配置、组织架构与上级政府存在显著差异。村支书、村主任及少数村干部需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而上级政府的各项政策指令往往难以直接对接到村一级,导致信息不畅、执行不力。因此,乡镇干部成为了连接上级政府与村级组织的桥梁,承担着繁重的包村工作。

三、包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与压力

包村干部的工作内容繁多且复杂,涵盖了社会稳定、防火防汛、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然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有限的资源支持,包村干部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村级组织的特殊性,包村干部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村干部沟通协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四、面临的困境与改进建议

1.职责不清与压力传导:当前,包村干部承担着过多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导致工作重心难以明确。建议进一步明确包村干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重点,减轻其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加强上级政府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政策指令的有效传达和执行。

2.人才短缺与队伍建设:村级组织人才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加强村级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或参与村级治理。同时,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现有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3.条块分割与协同治理:在“条条”与“块块”的双重管理下,如何实现条块之间的协同治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强条块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建设,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协作方式。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效率。

4.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是激发包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关键。建议根据包村干部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同时,完善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包村制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其存在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找到更加适合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繁荣的乡村未来!

维权内参【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招聘法制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欢迎您加入010-56212741、010-53382908、010-56212745。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