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支持公益诉讼检察的实践路径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人大监督支持。本文以广东省肇庆市检察机关探索“人大监督+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模式为例,从办案流程、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等三方面,分析人大监督支持公益诉讼检察的实践路径。
一、人大监督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在办案流程上的实践
一是扩展公益诉讼线索来源。肇庆市检察机关在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初期,曾遇到线索发现难的问题,通过投诉举报、新闻报道等传统渠道挖掘的线索有限,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案件通报等渠道不畅。人大具有监督面广、监督效力强的优势。肇庆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人大监督+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模式,主动向人大“借力”,收集人大代表在视察、调研、履职中发现的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方面公益诉讼线索,通过案件化办理,将线索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案件。2019年至2023年10月,肇庆市检察机关共发现公益诉讼线索2390条,立案1521件,履行诉前程序1219件,提起诉讼92件,入选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4件,入选广东省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3件。
二是做实全流程联合监督。肇庆市检察机关坚持向该市人大常委会事前汇报、事中协商、事后总结的工作模式,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全流程参与公益诉讼线索摸排、公开听证以及“回头看”,特别是在办理疑难复杂的公益诉讼案件时,借助人大代表在其特定领域的专业优势,以专家咨询、研究论证、检察听证等形式获得专业助力,实现公益诉讼案件专业、精准、高效办理。如端州区检察院在督促规范城市道路安全岛标识设置一案中,针对辖区道路安全岛标识不清的问题,和当地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及部分人大代表融合履职,先后三次到案件现场开展调研工作,合力推动城市道路安全岛标识规范整改。自2022年整改后,端州区未发生过与安全岛相关的交通事故。
三是依托督办职能促依法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协调难度大。由于检察建议缺乏刚性,少数行政机关对检察建议有抵触情绪。为破解这一难题,肇庆市检察机关以人大监督为抓手,探索建立“人大实地调研—检察调查办理—行政机关整改落实—人大跟踪督办”监督模式,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落实检察建议和执行法院的判项。对于整改落实不积极、执行不到位的行政机关,利用人大询问、质询等机制,由人大开展跟踪督办,督促其依法履职。如肇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检察公益诉讼专题调研座谈会,邀请当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参加,听取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行政机关汇报近年来配合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鼎湖区检察院针对窨井盖问题,向该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项汇报,并在人大指导下部署开展“关注小井盖守护大民生”专项工作,协同人大代表实地考察,督促问题整改。
二、人大监督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在工作机制上的实践
人大监督支持公益诉讼检察,核心在于建立健全联动合作机制,打造多位一体治理格局。
一是构建公益诉讼联动工作机制。肇庆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案件办理、调研论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协助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提出建议,促成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端州区检察院加强与区人大沟通协调,促成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与检察公益诉讼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在食品安全、未成年人保护、反电诈反垄断等领域,围绕线索移送、线索反馈、监督工作实施8项可行性的合作措施,为“人大监督+公益诉讼检察”模式夯实制度基础。
二是打造多位一体治理格局。肇庆市检察机关推动凝聚社会治理合力,积极构建人大监督、行政执法、司法监督、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等多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如在端州区石牌村五孔桥安全隐患整治一案中,针对五孔桥安全等级为D级、承重有限等问题,当地人大常委会牵头督办,检察院监督跟踪整治方案落实,相关街道办、社区、交警、道安办等部门协同,围绕五孔桥加固翻修、对群众的出行影响、历史建筑保护、农村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详细整治计划,在合力保障村民安全出行的同时做好历史资源保护。
三、人大监督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在组织架构上的实践
一是设立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端州区检察院依托端州区现有的四个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建立肇庆市首批“人大+检察”公益诉讼联系点,畅通人大代表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双方监督优势合力解决民生问题。以公益诉讼联系点为着力点,畅通检民联动,促进人大代表与公益诉讼检察干警融合互动,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检察开放日、观摩庭审、公开听证、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实地验收等活动,深化实践式观摩、互动式学习、分享式交流,全面提升人大代表参与度和司法公信力。同时,公益诉讼联系点要做好人大代表意见收集,壮大公益保护力量,将公益诉讼联系点打造成听取意见、宣传检察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展现检察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把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触角延伸到辖区各社区各单元,全面提升“人大监督+公益诉讼检察”协同监督能力。
二是构建资源共享工作平台。肇庆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人大监督+公益诉讼检察”数据共享共治格局。一是构建远程遥感监测平台。检察机关通过无人机勘查实时传输技术,结合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电子污水管网图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拟制解决措施,并同步向人大常委会反馈信息。如在督促妥善处理某商铺排污一案中,端州区检察院对星湖景区58个入水口实现动态监控,与星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及时联动,发现污染问题后综合运用电子污水管网图和静态沙盘精准定位,并将线索即时反馈至人大常委会,实现数据高效共享。二是构建跨部门线索共享平台。检察机关依托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数据共享平台,广泛汇集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12345市民热线等方面的数据,拓宽线索渠道,重点筛查涉及民生保障、生态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结合人大监督深入研判,将问题化解于未然。
【本文系2023年广东省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分析与建议”(项目号:GDJC202342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检察院)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407/t20240711_6600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