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检察】哈尔滨平房:数字检察赋能占据公益保护新高地
2024年以来,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积极探索大数据赋能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的途径,通过内部一体化的履职模式与外部数据的整合,使繁杂的数据为我所用,向数字要线索,从数据出成果,在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取得新实效。
转化办案理念,以数字思维主导办案全流程
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及数检办抽调人员,创新设立数字检察办案组,由分管副检察长任组长,设立数据调取小组及数据研判小组。各小组分工有序、各司其职,数据调取后,调取组负责人统一集中保管,在分管副检察长审批后,交由研判小组分析、梳理,确保数据安全使用。积极培养数字检察人才,通过学习数字检察课件、典型案例等定期培训的方式,使干警真正意识到数字里潜藏着的巨大能量,能够主动转变传统的办案理念,切实培养起数字思维方式。
强化办案质效,通过分析碰撞焕发数字新活力
一方面加强一体化履职,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针对不同办案领域案件的自身特点,会同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等部门共同梳理出“四大检察”在办案中涉及环境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三大领域六个重点关注点位。截至目前,共获得内部移送有价值的数据500余条。
另一方面全方位多点获取外部数据,碰撞出案件线索。通过对内部移送数据的分类、梳理和筛选,甄别出数据背后可能潜在的相关问题,归纳分析后,发现问题背后直接或间接涉及7家行政机关,共从中获取10000余条数据,将内部、外部数据进行比对,碰撞出不同领域50余条可疑数据。对可疑数据进行研判调查后,已初步查明平房区多家行政机关因怠于履职而致使相关国有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或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的案件线索,已对4家行政机关进行立案监督。
深化办案成果,通过改良及自主建模实现类案监督
一是深度总结,创新改良已有模型。在前期办案的基础上,组织数字检察办案组成员对办案情况进行深度复盘。从如何获取数据,取得数据后如何进行初步清洗形成有效数据,再到对有效数据分析碰撞最终形成案件线索,目前已完成对三大国有财产保护领域的模型进行改良,分别为“应由第三人承担责任的人身损害案件医保基金追缴模型”“耕地占用税追缴模型”“建设工程全领域欠费追缴模型”,涉及追缴资金500余万元。
二是整合资源,自主研发模型。平房区内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数十处,散落分布在区内各处,文物保护存在不及时、效率低、成本高、溯源难等问题。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前期充分调研,并在数检办的大力支持下,自主建立不可移动文物综合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数据监督模型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已对相关行政机关立案监督1件,制发检察建议1件。
三是整章建制,提升治理成效。在前期收集数据过程中,发现部分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不完善、信息推送不及时等问题,且部分行政机关的数据资源分散在内部各部门中,没有被有效地整合。针对上述问题,检察干警调研后与多家行政机关进行座谈,促使3家行政机关建立内部数据统一保管并与检察机关数据共享制度;促使2家有业务关联的行政机关制定信息共享、线索互移的沟通协作机制。
原文链接:https://www.hljjcy.gov.cn/hljsrmjcy/C038/18257265853077544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