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名家长已中招……

时间:2024-09-26 来源:天津市公安局 作者:佚名

  

  “各位家长

  本学期资料费278元,请尽快缴费”

  “我是一班班主任

  您的孩子在学校晕倒了

  急需用钱,快转账到这个账户”

  ……

  家长收到类似信息

  先别着急转账

  你很可能已经陷入骗子圈套!

  仅凭一条信息就转账

  很有可能是班级群缴费诈骗

  看见链接就点击

  很有可能是

  盗取个人信息的木马链接

  ……

  注意

  以下骗术

  请家长们务必擦亮眼睛

  高!度!警!惕!

  常见骗术一

  想方设法混进班级群

  假冒班主任或老师在班级群里

  发送各类缴费信息

  诈骗分子会在社交软件上搜索“班级群”“年级”,碰上一些入群无需验证或群管理不到位的,很容易就能蒙混进群。还有的骗子会蹲守在校园门口,通过与家长闲聊、套近乎的方式,索要家长群(班级群)的二维码;或者扫描学校公众号发布的新生群二维码入群。

  进群后先“潜水”一段时间,锁定班主任老师的身份并摸清其活动规律,随后克隆班主任或老师头像和昵称,在班级群里发送有关“学校收取学费、资料费、班费、资料邮寄费”“充饭卡”等信息,或私信联系家长缴费,从而骗取钱财。

  

  另外,诈骗分子还可能会安排同伙在群里发送已缴费的截屏,以此带动其他家长一起缴费。由于家长群(班级群)的真实性,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后,不但不会有所怀疑,反而立即响应,向骗子提供的二维码转账汇款。

  

  

  常见骗术二

  “您有一笔助学金待领取”

  诈骗分子常以教育部门或慈善机构的名义,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声称有助学款或捐助款需发放,但因系统问题无法直接到账,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或者要求缴纳相关手续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等,都会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

  常见骗术三

  “冒充同学借钱应急,骗取钱财”

  诈骗分子利用孩子乐于助人、帮助同学的好心,寻找骗取钱财的机会。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盗取QQ号等社交账号,并了解摸清账号所有者的人脉关系。锁定受害人后,诈骗分子便会冒充受害人的同学等,以“朋友出车祸”“酒后斗殴”“家人生病”等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上,从而实施诈骗。

  

  不仅仅是因为骗子善于伪装

  更关键的是

  他们抓住了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

  让家长们防不胜防!

  摸清骗子套路后

  家长和老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

  如果你是家长须谨记

  1.分辨信息的真假。在家长群(班级群)里,家长如果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2.对于涉及个人和孩子隐私的信息,尽量避免发在家长群或者其他公开的网络平台,也尽量不要提及孩子具体的姓名、班级等详细信息。

  3.若有新添加的好友,务必先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

  4.凡是孩子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以“培训班缴费”等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先与孩子本人电话沟通或当面核实,以防被骗。

  5.一定要保存好老师电话,接到类似“孩子受伤、突发疾病”等需要转款的电话或信息时,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老师或当事人,不要盲目汇款。

  如果你是老师须谨记

  1.要加强学校家长群等各联络群管理。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

  2.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除出群。

  3.提醒群成员谨慎发言,不乱发、乱点链接,谨慎发言,不轻易向无关人员转发群众的重要文件、通知等。

  4.遇涉及孩子重大问题时,尽量通过电话或家长会、当面告知的方式联系家长,避免将孩子隐私信息发至群里。

  如果你是同学须谨记

  1.收到同学、好友通过QQ等社交软件发来的借款、代付等请求时,一定要与对方电话或者当面核实,切勿直接转账付款。

  2.如果好友、同学与你视频聊天,可以通过互打手势确认或制定行为动作进行辨认,防止遭遇AI视频换脸诈骗。

  3.如果发现个人QQ等社交账号被盗,应及时找回账号并提醒亲友,以免他人上当受骗。

  4.遇到同学、好友的求助,可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征得同意。遇紧急特殊情况及时报警。

  

  广大家长朋友

  一定要擦亮眼睛

  对于“老师”发来的信息

  要多方验证核实后

  再进行操作

  同学们在享受校园生活时

  也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若遇到诈骗

  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

  110或96110(全国反诈专线)

  或到派出所咨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s://ga.tj.gov.cn/gaxc/aqffts/202409/t20240926_67408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