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有效防范未成年人犯罪

时间:2024-11-28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备受社会关注,也是相关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有个体、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如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缺失、不良社会人员影响。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是法律制度与监管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的规定过于简单、分散或不够科学;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缺乏有效协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惩防信息共享不畅,甚至出现责任推诿等问题。二是预防教育不足。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是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传统、教育内容单一等现实问题。三是治理效果有待改进。未成年人犯罪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司法办案人员受限于各种情况,难以对每个涉罪未成年人开展长程、全面的跟踪调查,进而采取最灵活、最有效的教育矫治措施。

  二、多措并举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制。要紧跟社会发展,结合未成年人犯罪新特点,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定,明确相应责任义务。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沟通协作,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监测、预警和干预,及时消除潜在的犯罪风险,减少犯罪行为发生。

  二是加强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与咨询。通过法治教育可以增强未成年人对法律的认知、理解和敬畏,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相关部门特别是司法机关,要提高认识,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要创新普法形式,使法律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真正吸引未成年人关注、学习。要加大普法频次,进学校、入社区、上街头,全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尊法、守法的氛围。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忧心,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迫在眉睫。要坚持“一米高度”,切实尊重、理解未成年人,及时关注孩子的异样情绪,加强监测和引导;持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未成年人了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及应对方法,提升心理韧性;加强对有需求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指导,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防止不良情绪演变为违法犯罪。

  三是加强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抓好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既能防止其再犯罪,还能对其他未成年人形成有效震慑。一方面,精准实施刑事处遇措施。对被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结合其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条件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对被判处缓刑的罪错未成年人,明确专门机构、人员结对帮教,引导其融入社会;对被判处实刑服刑完毕的未成年人,联合社区加强帮教,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帮教。比如检察机关可积极邀请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共同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化帮教。

  (作者分别系河南省新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新野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主任)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411/t20241128_6744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