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县检察院帮扶“三峡”移民走上致富路
“李阿姨,你家的农机补贴到账没有?”“到账了,到了32620元!”第一书记邬敏顾不得擦拭头上汗水,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关心起“三峡”移民贫困户农机补贴的落实情况。“到账就好,到账我就放心了!”第一书记邬敏笑呵呵地说道。
走访帮扶对象李碧秀 2001年,为支援国家三峡大坝的修建,李碧秀和丈夫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从重庆市云阳县移民到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重江组安家落户,言语不通,举目无亲,白手起家,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通过几年辛勤劳动,李碧秀一家的生活刚有起色,她丈夫却检查出身患绝症,经医治无效去世,高昂的治病费加上养育三个孩子的开销,让李碧秀家庭负债累累。
实地查看油茶种植 2013年经过精准识别,李碧秀一家被纳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6年开始,靖安县人民检察院对口扶贫帮扶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选派党员李先华、陈德华、邬敏,先后担任水口村扶贫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在脱贫攻坚、共奔小康的道路上,扶贫检察官与水口村37户贫困户结下了深厚情谊。
了解种植生产有关情况 转变观念,树立信心,走规模种植之路。刚纳入贫困户时,李碧秀认为自己只读了小学,教育水平低,除了种田外什么都不会做,每年仅仅依靠家中8亩水田耕种,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该院派驻水口村的第一书记主动上门走访,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李碧秀将附近农田承包下来,规模化水稻种植面积达220余亩,收入逐年增加近10万元。 走科技致富之路,在第一书记邬敏的帮助下,2017年10月,李碧秀申请通过政府扶贫贴息信贷,零利息贷款5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水稻收割机提高效率。李碧秀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到水口乡邓氏园林木艺厂务工年收入近2万元。2019年5月,扶贫第一书记帮助李碧秀又办起了家庭农场,申请获得“家庭农场”经营执照,经营联合收割机为乡亲们收割水稻,收割每亩水田收益100元,年收入增加近2万元,同时获得了政府农业补助6214元。2020年6月,李碧秀家获得农机补贴32620元。2020年11月,扶贫第一书记帮助李碧秀家再次申请到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助力她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饮水思源回馈乡亲。李碧秀开办的“家庭农场”请来附近村民和贫困户帮助打药、施肥、除草,每年带动十余人次劳动就业,带动贫困户走向共同富裕。很多村民看到李碧秀种植水稻能挣钱,纷纷向她取经种植技术,李碧秀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技术给他们。李碧秀听县农业局技术员宣传,稻谷收割时,将留田秸秆高度控制在20厘米以下,其余秸秆打碎回填,及环保又肥田,李碧秀操作联合收割机苦心专研,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重教育培育良好家风。李碧秀读书不多,但对子女教育十分看重,宁愿自己吃苦负债,也坚持供三个孩子读书,鼓励他们发奋图强,报效国家。大儿子博士毕业后在四川某研究所工作,二儿子大专毕业在省外企业工作,女儿本科毕业考取高安市公务员。 在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引导下,李碧秀一家走上了勤劳致富的路,并被评为靖安县“脱贫先锋”。(文:李先华 邬敏 图:姚卫东) 相关链接: 夜游靖安“小长安街” 我的家乡在赣西九岭山下的靖安县,那里峰峦叠翠,潦河绕城,宁静如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好友相邀,夜游古街。拾阶而上,登临钟楼。俯视古街,灯火阑珊,红灯高挂,商铺林立,曲巷纵横,古宅幽深。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恰似一幅清明上河图。 夜色中,徜徉在古街小巷中,仿佛时光流转,去追寻过去的历史。勤劳质朴的靖安人,创造美好的明天,更懂得享受今天的生活。他们十分自豪地说:“西门古街是我们县城的‘小长安街’,生活在靖安十分惬意。我们白天城外欣赏绿水青山,晚上闲逛西门古街。”(图/文:姚卫东手机随拍) |
原文链接:http://www.jxzfw.gov.cn/2021/0301/202103013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