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故事:师父

时间:2021-03-02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作者:佚名

  在包头市法院系统工作近十年,我遇到很多亦师亦友的好领导、好同事,更是受过许多前辈精心的教导、无私的帮助,但是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总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尊敬与亲切,几乎可以不分场合地,喊上一声“师父”。

  高峰,一名党龄28年的老党员,1992年因工作业绩突出从包头市昆区法院遴选至包头市中院,先后从事财务、立案、纪检监察等工作,每个岗位的跨度都特别大,而他在每一个全新挑战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2005年,高峰开始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如今已经14个年头。

  来到法院的第一天,我被分到了监察室,跟着师父高峰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第一周的任务是写简报,我五天憋出一页半,师父看了,简直毫无章法,但他还是耐心细致地帮我改了好几遍,直到满意才让我拿着找领导签发。我是学中文出身,总觉得自己不含糊,写稿子总想标新立异,不是堆砌辞藻,就是引经据典,对于公文规范、简明、朴实、庄重的特点全无心得。师父说:“我打字慢,你没事时帮我录录稿子吧!”就这样,他写好手写稿,我录入电脑,一边打字,一边暗暗地学习。一个月后,他说,我打。又一个月后,他说想表达的意思,我组织语言、打字。又过一段时间,我可以独立写简报、报告、方案、总结了。师父一直在用心良苦地教我,只是我当时没能明白。

  第一次参与查办案件,我做调查笔录,法律知识不过关,专业术语听不懂,又没有经验抓不住重点,我手忙脚乱、涂涂改改、满头大汗。师父发现后放慢了语速,在重点的地方还用眼神提示我记仔细,艰难地熬过了两个小时的谈话,他严肃地对我说:“法院是业务单位,不管是否从事审判工作,都必须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这个短板,怎么都绕不开,必须恶补。”师父是真心为我好,希望我走得长远。从那以后,我认真地学习法律知识,在两年后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师父是个工作狂,他工作日晚上也加班、周末也加班,轮到值班,把工作带到值班室干到半夜。我有时没大没小地开玩笑:“师父真模范——在单位磨蹭不想回家做饭。”他对待工作特别认真,我随师父学习三年,大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架构,小到“做”与“作”的区别、骑年压月的规矩,他都悉心教我。那时总觉得他严苛,连订书钉离纸边距多宽也不能随意,今日想来,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言传身教,为我日后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师父传授于我最丰厚的“营养”,不只是工作的技能与方法。师父是个“好人”,对单位有公心、对同事有诚心,但绝不做“老好人”,对工作有责任、对权力有敬畏。他为人耿介、公道正派,凡事为别人着想,总能换位思考、易地而处。师父是个“老实人”,温厚而亲和,低调而谦逊,在领导面前总是恭敬拘谨,只会埋头苦干,从不虚张声势、做表面功夫。师父是个“读书人”,多年来在思想上求真、工作上务实、生活中向善、艺术中爱美,他中文专业毕业已30多年,至今仍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致橡树》《回延安》《等你,在雨中》等许多文学名篇。我们谈李杜的诗、鲁郭茅的文,也谈革命样板戏和手抄本小说,谈瘦金体、朝鲜画、四大印石,也谈南红与蜜蜡、紫檀和海柳。他身上大道至简的信念、勤能补拙的态度、恬淡充和的心性,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其实在法院工作中,有这样师徒相授、教学相长的传统,像师父这样爱护后辈、倾囊相授的人有很多。特别是在审判业务庭室,除了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外,更多需要的是实践的历练。前辈的工作理念、办案思路、经验方法、工作作风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法官和助理们。一个好的师父,足以使人受益一生。“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传帮带的过程,不仅传的是知识、帮的是技能、带的是经验,也使新老两代法律人的法治信仰和职业品格融合延续,使法院审判事业和公平正义的力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原文链接:http://www.nmgzf.gov.cn/fzwh/31042.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