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作者:冉小毅  
10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加强民事审判工作 依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
周强院长的报告,对2013年以来的民事审判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既梳理了成绩,又找出了问题;既分析了原因,又提出了建议;既有司法的典型案例,又有案件变化发展的态势分析;既有为民司法的创新举措,又有面对困难的积极探索和建议。较为准确、全面、客观的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规律。
一、依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柴米油盐到锅碗瓢盆,每一个人都无不身处在民事法律编织的保护网里。民事审判是经济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的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里,必然带来经济往来过程中的利益和观念的冲突。增长速度快、新型案件多、审理难度大、涉及利益广是民事案件在过去和当前一段时间里的显著特征。从2013年到2019年六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法院系统受理民事一审新收案件从778.2万件增长至1385.2万件,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面对案件持续在高位运行的高压态势,全国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民事案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从2013年至2020年6月,共受理民事案件9202万件,审结8920.3万件,结案率达到了96.93%。这些案件涵盖了国计民生的方方方面,映射着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数字的背后凝结着每一位审判人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凝结着每一个审判团队的司法智慧和汗水。在案件较为集中的一些法院,审判团队年均办案数量都在千件以上,平均每个工作日结案5件以上。全国法官积极作为,迎难而上,甘于奉献,为依法、及时、高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担当作为,为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盼,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二、推动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客观需求倒逼体制改革,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形势、所具备的条件、所拥有的基础、所处的环境、所要承担的任务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统一部署下,全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有序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牛鼻子的四梁八柱已全部建立,司法配套改革的精装修即将全部完成。仅民事审判领域,已完成中央部署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相关改革任务25项。一是把民事审判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民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民事审判组织专业化布局逐步优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逐步深入,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深化,人民群众监督审判工作的方式和途径逐步多元化,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实现逐步便捷化。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数量超过1个亿、访问量接近500亿人次。网络庭审公开成为全网围观中国司法的第一普法平台。
二是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畅通群众纠纷解决渠道,推行立案登记制,民事纠纷登记立案6156万件,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老百姓“告状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打造民事纠纷化解线上线下一体化集成集约服务模式,努力让人民群众办理诉讼事务“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全国95%的法院实现网上立案,93%的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可提供自助立案服务。98%的法院初步建成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诉讼服务中心,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的诉讼服务。
三是把基层治理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同时又是社会矛盾的汇聚点,是民事案件的集散地。在每年新收的民事一审案件里,有95%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基层法院和派出法庭,100%的案件都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全国法院把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放在前面,坚持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在推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民法庭工作平台”“人民法庭信息平台”网上解纷平台,不断推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努力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两便”原则,构建既有村镇综合性便民法庭,又设立家事、劳动争议、交通事故、金融等专门法庭的人民法庭新布局,积极参与市域、县域治理,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同样也是对依法治理能力和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越是到最吃紧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一是顺应疫情防控的复工复产司法需求出台规范性文件。围绕涉疫情民商事案件、涉外商事海事案件等出台5个指导意见、下发4个通知,指导做好疫情期间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工作;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先后发布三批服务保障复工复产典型案例31个。会同人社部、司法部和文旅部等出台文件,依法高效审理渉疫情民事案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旅游合同等纠纷,依法规范渉疫情民事法律关系。
二是推行网上办公司法服务不打烊。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总体安排和复工复产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认真落实依法防控要求,将工作重心从线下立案转到网上诉讼办理,有序开展疫情期间民事审判工作。疫情期间,全国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办理案件、化解纠纷,在网上开展立案、交费、开庭、调解、质证、送达、司法确认、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2月3日以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506万件、网上开庭66万次、网上调解234万次,同比分别增长58%、753%和267%,电子送达1432万次。
三是服务大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国法院开通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综合平台,完善破产制度、依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主动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驱动、提高服务对外开放水平,制定服务乡村振兴45条意见、服务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26条意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发布18批195个环境资源典型案例,全国法院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民事案件92.6万件。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全国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始终坚持“谁执法谁普法”总体要求,在通过司法个案实现公平正义的同时,在向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的同时,坚持面向社会公众以案说法、法官说法、进社区普法、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努力让法律的条文,变成人们内心的准则,让司法的阳光洒遍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当前,司法能力和司法需求的不匹配,司法体制配套改革和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不健全,新时代法官队伍建设开展不到位等问题还客观存在。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相信人民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胸怀两个大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司法能力的提升、纠纷多元化解途径的完善,通过审判人员办理的每一个司法案件,通过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主动服务中心,不断推动司法制度完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https://mp.weixin.qq.com/s/85NRQy7psubttkyyYS7-ag
文章出处: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3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