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经验”新实践|象山街道:打造“学院派”调解社会治理新模式
编者按: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中央政法委召开“枫桥经验”纪念大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高度重视。为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展现新时代“枫桥经验”生动实践,充分展示我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特开设专栏,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象山街道辖区内高校聚集、科教资源丰富。历届江苏大学学子与象山街道合作源远流长,他们虽然不同专业,毕业后供职于各个岗位,但参与街道管理的热情一直都在。与象山街道合作的多家律所,均有3-4名毕业自江苏大学的学生,每年参与矛盾调解30余起。
本着“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象山街道于2022年7月,成立了“学院派”调解品牌,将此前“形散神不散”的合作传统凝聚成型。品牌下设“一室一站一基地”,即“名师流动调解工作室”、“调解雏鹰工作站”、“‘学院派’社会治理实践基地”,成立之初有三名江苏大学法学院教师参与、十多位法学专业的学生入站,现如今已有十多名教师,四十多位学生参与此项工作,辐射象山街道15个社区。
“学院派”师生,在象山街道各个社区参与普法教育与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充分发挥信息收集员、法治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等“三员”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与法学教研工作实务之间的融合互补,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首创高校法学力量助推信访矛盾调解社会治理新模式。
当好信息收集员群众愁烦有人听
象山街道累计遴选了四十多名江苏大学法学院的师生,充实到辖区15个社区网格管理中。每个社区3-4名师生,每月走访20余户,担任民情信息收集员,并参与社区评事议事团。民情信息收集员将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纠纷等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一收集,能利用自身的法律知识、公共管理知识解答的现场解决,复杂事项反馈至评事议事团集体商议解决。
当好法律宣传员群众疑虑有人答
象山街道持续推动“雏鹰”参与援法议事、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调解雏鹰工作站”的学生们利用网格服务日与社区共同开展活动,通过每月一主题、月月进网格,助力打造家庭式“法治小院”,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米。“小雏鹰”把专业课知识通过展演、互动答题、入户宣讲等形式带到了基层群众身边。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月、《民法典》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法治宣传讲座活动10余场,引导群众“依法信访、理性维权”,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联合辖区派出所开展“扫楼进万家,广织反诈网”主题网格服务日活动,开展反诈宣传,引导居民下载反诈APP,并现场制止2名老人接听诈骗电话。
象山街道居民袁某,因户口迁移和土地安置问题上访,该社区“工作站”的学生详细了解了自1996年至今的事件发展过程,耐心细致地向袁某解读相关政策,终于帮其解开心结。了解到袁某家庭确实困难,将其想租赁门面房做生意的诉求反馈至街道。经协调,街道将长江社区的闲置门面房租赁给袁某,并适当减免租金。“小雏鹰”们还专业细致地起草了一份“特殊”的调解协议,将停诉息访和租赁协议合二为一。袁某对该处理结果非常满意。
当好矛盾调解员群众纠纷有人解
当前,调解工作“案多人少”问题愈发突出。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象山街道引导“调解雏鹰工作站”的学生深入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跟班学习,协助基层调解员从事辅助性工作,“名师”们给予调解以较高站位的专业指导。学生们在调解一线学习调解技能,提升调解能力,积极践行“站在群众的立场去倾听、坚持用群众的方法去解决”的调解理念。同时减轻了基层调解工作压力,推动“繁简分流”,让调解员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处理疑难复杂案件。陈家门社区五名企业退休人员因被征地农民待遇问题持续上访,社区和信访群众之间的沟通陷入僵局。该社区“工作站”的学生打破单一做一方工作的方法,“兵分两路”开展调解行动。一路学生像孙儿孙女一般做退休老同志的思想工作,请他们换位思考;另一路学生参与社区组织的代表协调会,商量合理的补偿金额。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这起持续了几年的“拉锯战”得以顺利解决。
“学院派”师生自入驻象山街道以来,走访居民300余户,参与社区矛盾调解40余起,协调办理12345投诉百余起,12345投诉化解率95%。
“学院派”调解新模式运行以来,群众们说:“看到学生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亲和力和信任感,且学生们真诚用心,从第三方立场和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让我很信服”。老师们说:“走进网格,对于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沟通社会、服务社会意义重大。好读书而不读死书,学生们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可以用专业知识去直面社区治理难题,在社会服务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最真实的尊严和价值。只有把知识真正用于社会治理的时候,学生们才真正地做到了学用合一,这才是学校需要培养的人才......”。学生们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参与社区工作让我们走近了基层一线,体会到社区的日常和不易,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日后工作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基层干部说:“学生们在社区工作者、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千家万户,收集社情民意,直面一线工作。通过一户户的沟通、一次次的活动,让‘学院派’模式走深走实;通过一件件实事、一次次化解,让这种模式长期坚持下去,让名师的专业、学生的热情、基层的敬业在这里碰撞出火花”。
翻译
搜索
复制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6/2023-12/01/content_1269819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