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鹃:张口就拿钱暴露纪法意识淡薄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湖北省公安县商务局原副局长刘后国的案例剖析。旁观者称其“重大事项不商议,重要事情不请示;电话一拨就借钱,嘴巴一张就拿钱”,这样的形容不仅颇具讽刺意味,也道出了背后权力任性和制度形同虚设的深层问题。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刘后国手握财政审批权,但他不是严以用权,而是耍起了审批一张嘴的权力任性。据报道,在任公安县毛家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期间,刘后国不仅多次从单位“拿钱”用于支付个人请客送礼、娱乐消费等开支,还慷公家之慨做人情,以“毛家港镇政府”名义从镇财管所借钱给老板朋友。“用钱”手续也是如同儿戏,“需要用钱时,先跟报账员杨某联系,要她准备好之后,再通过现金或是转账方式给我”“一般不办手续,她记有现金日记账,过一段时间就会找我核销一次。”如此随意、简单,根本没有手续可言,一个电话就能轻而易举把公款“借走”,旁人看来不合常理的事情在刘后国的眼里竟然成为一种常态。
想做的事情不商议不请示,资金想怎么挪用就怎么挪用,完全自己说了算,刘后国的任性妄为暴露其毫无纪律规矩意识。他不思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过偶尔翻翻书皮、过过眼皮、动动嘴皮,党章的规定、入党时的誓言早就抛之脑后,即使参加警示教育也是浮光掠影,书和警示片看完就了事,从不入脑入心,更谈不上自我反省。精神的“钙”一旦流失,纪法意识一旦忘却,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成为必然。
为什么刘后国借钱如此容易,他的任性为何总能得逞,财务管理制度干什么去了?按照常理,公款如何支出使用自有制度规定和完整流程。如果相关经手人员认真履职尽责、严格按制度办事,就不会任由虚报工程款、开虚假票据等“花招”得逞,更不会仅凭一个电话就让公款流进私人腰包。除了刘后国的权力任性,这也暴露出资金监管的漏洞和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
无论公款还是公物,都不应进到个人的口袋里。对党员干部而言,公和私的界限在哪儿,心里当有一把尺子,绝不能搞权力任性那一套。从制度管理的层面看,还需健全财务制度、堵住机制漏洞,并且要加强监督检查,不能让制度写在纸上、喊在嘴上。
原文链接:http://www.gdjct.gd.gov.cn/lzlt/8165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