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温度 百姓更幸福——淮北市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淮北大鼓《古有桐城六尺巷 今有皖北一杯茶》,唱响了“一杯茶七步调解法”;创新完善房企破产和解“淮北模式”,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党建+治理”网格一体化建设,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守护平安·五大行动”的开展,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这些社会治理的好做法,提升了淮北市社会治理水平和城市温度,增强了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淮北市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支撑,坚持以政治增强向心力、以法治彰显公信力、以德治增添感召力、以自治激活生命力、以智治提升战斗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质量稳步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连年提升,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统领,切实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用“小初心”引领“大治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行“党建+治理”网格一体化建设,形成“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体的社会治理体系。针对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创新建立市委政法委牵头的市联席会议,目前已解决62个项目,涉及46936套,受益群众约16万人,实现了维护稳定、解决难题、促进发展的“多赢”效果。常态化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化解率为87.8%。大力推进“三无”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活动,当前占比分别为30%、40%,2019年度我市信访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排名第三。入户联心大走访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入选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难题,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用“小行动”诠释“大法治”。开展“守护平安·五大行动”“守护平安·利剑行动”“三大会战”等专项行动。创新建立金融法庭,审执结案件1372件,标的额9.1亿元。完善房企破产和解“淮北模式”,盘活资金约70亿元。大力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227件,挽回群众损失1800余万元。持续保持扫黑除恶强大攻势,全市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110起,破获刑事案件298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亿余元。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构建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五位一体”的调解模式。健全“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推动全市警民联调室规范运行,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组建法律服务团,开展“送法进万企”活动、每月说法等专项行动,发挥“法律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事务协理员、法律诉求引导员”作用,引导村民树立遇事找法、处理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及时化解村民中婚姻、邻里、民事方面的矛盾纠纷。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筑牢社会治理德治硬核,用“小德行”宣扬“大境界”。在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开展“祭扫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大力宣传淮北市好人文化、红色文化,增添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引导群众投身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好人153人、安徽好人180人。坚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下好群众自治“一盘棋”,用“小网格”解决“大民生”。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自治重心下沉,探索建立“一组一会”治理模式,对符合条件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同步建立村民理事会,目前,全市共调整设置2235个党组织,2274个村民理事会。该做法作为安徽省唯一经验总结案例入选《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报告(2019)》。
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切实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用“小程序”处理“大事情”。全力打造实体化、实战化指挥平台,全市四级综治中心全部按照标准联网试运行,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社会矛盾联调,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工作载体。推进信访接待、退役军人服务、法援调解、综治维稳、智慧城管、政务服务、健康管理、党群服务八大中心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办公,发挥各类平台的智慧感知、数据处理、城市应用、智能调度、智慧监控等作用,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解决群众办事需求。(傅天一)
原文链接:http://www.ahcaw.com/ahcaw/content/2021-02/08/content_8431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