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柿饼甜

时间:2021-03-09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柿饼来了!又甜又糯的柿饼!”小雪刚过,新鲜的柿饼便陆续上市了,大街小巷传来了一阵阵柿饼的叫卖声。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吃柿饼的情景。

  我们兄弟俩都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肉票、布票、粮票依然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整条街上除过卖自家出产的应季水果和蔬菜的几个农民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小摊贩,大多数的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都要到供销社的各个门市部购买。

  我家就在一个古镇的后面,这个不大的街道几乎就是我们童年的游乐园。街道呈东西方向,长500余米,路面全部用青石板铺砌,凹凸不平。供销社的日用百货门市部就在街道中间,八九间青砖灰瓦的大房。登上三层石板台阶,就进入了门市部里面,顶上是竹子扎的十厘米的小见方,上面架着苇编的草席。吊着几盏积满灰尘的昏黄灯泡,整天开着,也不见得亮堂多少。后面靠着墙壁是一层层货架,陈列着棉麻布匹、香烟茶叶等日用品,前面是水泥板砌的一米高的柜台,稀疏的摆放着几个搪瓷脸盆,盛着一些瓜子、水果糖之类的东西,柜台下面的玻璃橱柜里是针头线脑和文化用品。初冬时节,我们兄弟俩最爱吃的柿饼也会摆在盆子里,上面长满了厚厚一层糖霜,散发出一丝丝香甜的味道。

  那时候,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全面推开,种着分到自家的土地,家家户户像开挂的火车,憋足了劲。父母亲也不甘人后,每天早早下地,冬种小麦,夏播玉米,几乎没有时间陪我们。除过上学,我们就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

  记得有一年初冬,天已经很冷了,我们都穿上了棉衣棉裤。母亲难得有空闲,就带我们去了街道。刚一走进百货店,我们就窜到了柜台前,踮起脚,瞅着盆子里的柿饼,眼巴巴地望着母亲。母亲知道我们很想吃,就称了十来个柿饼,给我们兄弟两一人一个后,剩下的让售货员用麻纸包好,再用草绳扎成十字花,提着回家。看着软糯的柿饼,我们兄弟俩狼吐虎咽,几口便下了肚,还贪婪地舔了舔粘在手上的糖霜。

  “妈妈,你怎么不吃?”我和弟弟抬起头,望着母亲。“妈不爱吃柿饼,你们吃。”母亲慈爱地摸着我们的头。我本来还想再吃一个,可听母亲这么一说,也就不做声了。我知道,当时农村的生活苦,何况我们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一年下来,手头也余不下几个钱,能给我们买些零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回到家后,母亲便将柿饼藏在了箱角,隔那么七八天,才给我们吃上一个。渐渐地,我们也都忘记了还有柿饼放在箱角里。

  有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兄弟俩睡下,她走到屋子中间,两手往上一举,一个柿饼就好像变戏法似的拿在手里。我们俩忽地坐起来,眼睛睁得老大,都嚷着要吃。母亲说:“这块柿饼是乌鸦叼来,从房子的窑窝(山墙透气孔)里扔下来的,因为你们两个是最听妈妈话的乖狗娃。”弟弟信以为真,眼睛直盯着那个窑窝,嘴里说着:“让乌鸦再给我们叼一块,哥哥一块我一块。”我突然明白了,笑了,母亲也笑了。

  母亲把柿饼从中间分开给了我们,我刚要吃到嘴里,转眼一想,就把柿饼拿给母亲,非要母亲咬上一口。母亲推不过,就咬了麦粒那么一点点。弟弟也学着我的样子非要母亲吃上一口。一抬眼,我看到了母亲眼里泛起的泪花。弟弟吃起了香甜的柿饼,可我却觉得这个柿饼没有以前吃的那么甜,甚至有一些苦涩。

  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母亲都会重复前面的“套路”,拿来一两块柿饼,我们母子三人一起分享这甜蜜的味道。我也暗暗下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买好多好多柿饼,让母亲美美的吃个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俩都长大了。上学、工作、成家,但每年都不会忘记的,就是回家时给母亲买上一些柿饼。

  上周末,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回老家接父母亲到城里过冬,顺手又买了一袋柿饼。回到家,弟弟一家也回来了,正坐在父母跟前,一边说笑一起吃着柿饼。我顺手拿起一个柿饼,咬了一口,“哎,今天这柿饼怎么不甜?”“是啊!”弟弟也随声附和。

  “还是小时候您给我们吃的柿饼甜。”弟弟望着母亲说。“甜。咋不甜了?这是妈吃过的最甜的柿饼。”母亲咧开嘴笑了。望着母亲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我和弟弟别过头去,眼圈都红了。

  “都怎么啦?快往这边看!”眼尖的女儿叫了起来,“咔嚓”一声,用手机记录下了这幸福的画面。

  惟愿父母健康!惟愿以后的岁月,每年都能陪父母亲一起吃这香甜软糯的柿饼!

  (作者:岐山县人民检察院白文渊编辑:王瑾)


原文链接:http://www.sn.jcy.gov.cn/jcwh/jcwy/202012/t20201217_203805.html
上一篇:《巡回检察组》剧评:冯森背后的神秘光环 《巡回检察组》剧评:冯森背后的神秘光...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