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部新修改的法律 藏着中国的“制度密码”
3月11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通过诸多重要报告决定。其中,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两部法律的决定,在此专门细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两部法律的修改?这是因为,它们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着实不一样。
(一)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个中学思政课常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从这段话可以得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我们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那么问题来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行靠什么保证?
答案就是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它们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制度保障。
1954年,首部全国人大组织法与五四宪法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同时通过,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之后我国最早通过的法律之一。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这次大会还通过了重新制定的全国人大组织法。
作为人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989年,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这是一部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怎么“走流程”的法律,比如议案要怎么提出、工作报告要怎么审议、投票表决有什么程序等。
三十多年来,这两部法律一直为人大制度的运转提供支撑,可以说,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全国人代会的各项职能和大会召开的各项程序,都依托于这两部法律的规定。
(二)
历史回顾到此结束。接下来你可能感兴趣的是,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一个巧合吗?
让我们再把目光拉回2020年11月。这个月,法治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必须打好制度之基。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基础中的基础。
说到这里,这两部法律的修改原因也呼之欲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持续四十多年的经济腾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监督、代表等方面也形成了不少新经验新成果。
这次全国人代会通过的两部法律修正案,就吸收了不少这些年“中国式民主”的成功实践。
(三)
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案的一大亮点,是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
比如,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建立了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把法律草案直接发到群众手中“问计于民”,许多群众意见被吸收到最终的法律文本中。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就是人大制度运行的一次生动实践。
去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在制定过程中,不仅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还通过互联网征集了上百万条群众意见建议。
在规划《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全国人代会审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对规划纲要草案继续审查、讨论和修改,并进行表决批准。
党集中人民意愿提出重大决策部署,进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这就是中国式民主的“制度密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这次修法中,两个法律修正案就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作出多处修改,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堡垒更坚固。
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案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始终坚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案增加了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定,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这两部法律的修改,是新时代下对人大制度的一次“优化升级”。它将进一步筑牢我们的法治之基,为未来中国勾勒出一幅更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图景。
原文链接:http://www.sichuanpeace.gov.cn/llqy/20210313/2399239.html